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斌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白银市坚持育头雁、抓队伍、强阵地、聚合力,扎实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示范引领行动,持续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有效提升了全市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筑牢“主心骨”,提升基层治理领导力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白银市坚持全覆盖轮训,按照“市级重点培训、县区普遍培训、街道(乡镇)兜底培训”要求,全市推荐66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省级示范培训班;组织93名社区书记进行重点培训,对157名社区书记进行全员轮训;街道(乡镇)对589名社区“两委”委员进行兜底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社区“两委班子”的履职能力。
坚持实践化练兵,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提升”活动,精选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工作实际,区分不同主题讲政策、谈业务、说案例、亮实绩、晒成果,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分享务实管用的经验做法,并通过“书记互评”“逐人点评”的方式,有效增强“练兵”实效。
坚持专业化培养。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未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干部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摸排,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职业水平考试,截至目前,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称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达到321人,队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白银市形成了以上率下、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村镇。
锻造“主力军”,凝聚社区工作原动力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白银市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堡垒聚合作用,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白银市对全市157个社区工作者配备情况进行逐一摸底,通过从社区“两委”专职成员中严选一批,项目人员中招考一批,面向社会选聘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选拔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进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市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人数达到20.8人。
围绕规范管理制度,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新选聘的社区工作者岗前培训不少于5天,其他社区工作者每年培训不少于3天。制定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日常管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制度,进一步打通了岗位等级晋升、选拔使用、评先选优等通道。
同时,白银市推动街道社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活动场所共享共用,加快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建设。目前,已建成白银区工农路街道和平川区电力路街道2个新兴领域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1个流动党员服务驿站、30个“红色驿站”。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白银市整合用好社会各方资源,变“单打独斗”为“众人合力”,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基层治理“双向成就”。
激活“主引擎”,彰显多元共治协同力
作为治理体系的“底盘”,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也遍布着“棘手事”。如何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白银市给出破题之解——以“小网格”托举“大民生”。
白银市按照“一网多用、多网合一”原则,优化整合党建、民政、信访、应急管理等原有网格,重新划分网格2403个并统一编码。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建设,全市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057个,形成组织引领“一张网”。
着力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全市9个街道全部建立“大工委”,157个社区全部建立“大党委”,共纳入驻区企事业单位3026个,驻区单位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人数603人,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1.57万名党员干部到联系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4万余人次。
同时,着力打通基础治理末梢,扎实开展网格员“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行动,做好“入户走访、情报收集、化解纠纷、便民服务”四项重点工作,市、县两级定期开展调度,实时研判分析,积极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报送各类数据255.9万余条,排查矛盾纠纷6116条、化解5997条、化解率98.05%,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随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今在白银,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