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鹏程
今年以来,白银市人社系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打造和培育省级劳务品牌,全方位开展农民专项劳务品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务品牌影响力,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积极谋划培训项目。市政府将开展农民专项劳务品牌就业技能培训列入2024年为民实事项目。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标准和考核要求,全市完成农民专项劳务品牌就业技能培训1843人,1503人培训合格并享受政府补贴195万元。其中,会宁县培训“小杂粮厨师”500名,靖远县培训“靖远杞农”503名,景泰县培训“烤馍匠”500名。
创新品牌培训模式。紧紧围绕“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作用,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会宁县坚持“培训入村、技能入户”模式,“手把手”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推动地方小吃和传统食品市场走俏。靖远县采用“理论+实操”方式,从枸杞选品、育苗、栽植、修剪、采收及销售加工等方面逐一培训,使参训学员掌握标准化生产流程,在枸杞扩大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景泰县开展“土窑烤馍”和“千层饼”等特色面点制作培训,通过“互动式”教学,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技能培训中。
持续强化培训监管。以“流程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为目标,严格落实培训监管制度。市、县人社部门对培训班的教师资质、培训项目、教学计划及参训人员花名册等资料进行审核。培训结束后按一定比例对学员进行随机电话回访,对培训学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情况详细询问,建立回访清单,确保培训真实有效。市人社局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抽查25个培训班,现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着力提升培训实效。为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市人社局积极组织省属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开展5场认定考试,派出外部质量员36人次开展现场督导。全市1417人获得职业能力证书。其中,500人获得专项能力证书,477人获得农艺工初级证,440人获得中式面点师初级证。
加强就业跟踪服务。按照至少提供1次就业职业指导、推荐3个适合岗位信息的要求,利用线上线下宣传,加大就业岗位推荐力度,将各类招聘信息共享到培训班群和双调查平台,促进参训人员就业。强化就业招聘活动开展,培训结束后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助力就业。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动态就业台账,做好动态就业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