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评论
非遗薪传 焕新“破圈”
——从会宁安万剧团火爆全网的“秦腔演唱会”说起
时间:2024-12-30 10:08:12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2041 作者:




“潼关以内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边,恸地捶胸把天怨,你杀我吴汉为哪般。”台上台下,男女老少,慷慨激烈的唱词从每个人的胸腔吼出,西北人的狂放和豪迈扑面而来……岁末,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场“秦腔演唱会”刷屏。火爆的“秦腔演唱会”,与一个土生土长的会宁人安万有关。他组建了一个百人秦腔剧团,主要在当地和附近城乡演出,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弘扬秦腔独特的魅力。安万剧团演出的特别之处,就是每场结束后的“秦腔演唱会大合唱”。演职人员和现场戏迷同唱秦腔经典选段,现场氛围堪称“炸裂”。安万剧团爆火,也开创了秦腔演艺的新模式——“演出互动+直播带货”。一方面让秦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传播,另一方面也带动各类消费,极大地助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近几年,“村BA”“村晚”等文体活动在全国各地爆火,相较于这些“村”字号,诞生于广袤乡野、植根于千百年戏曲史的非遗戏曲秦腔在甘肃的“资历”显得更为深厚。时代变迁,虽然娱乐方式趋向多元,但“国潮”秦腔的袅袅余音从未远离。归根结底,是很多像安万一样的戏曲人一直在守正创新,承古焕新,才使得非遗文化这个有生命的“活化石”拭去岁月的浮尘,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戏曲古韵,绽放今辉。安万剧团走红的背后,让更多人看到了秦腔这种传统非遗文化形式在当下农村乃至城市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当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视,怎样适应这一需求,如何推动传统非遗戏曲文化弦歌不辍,成为永不凋零的“繁花”?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四个关键词。

“出戏”。不接地气地孤芳自赏,只会被群众和市场抛弃。不容回避的是,目前不少民间剧团面临着剧目老化以及剧本创作的困难。这就需要与时俱进,把那些立得住、传得久的经典传承好,同时也要保持和发扬地方剧种个性,赋予新的时代气息。面对传统戏曲观众缺乏参与感的现状,安万别出新裁,创作出《潼关》,并与现场观众合唱互动,发端老区会宁,唱红西北大地,并唱火神州大地。快手、抖音、公众号、微信圈竞相争粉,掀起了戏迷唱《潼关》,观众唱秦腔,专家议传承的热闹场面。“旧不泥古、新不离本”,是许多戏迷的共同期待。秦腔、白银曲子戏、靖远民歌等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承振兴也需借鉴安万剧团的创新之举,找准非遗与人民群众需求的连接点,因时而变,出新戏、出好戏。

“出新”。长期以来,秦腔在西北五省流传甚广,如何走出西北,是秦腔发展传承的瓶颈所在。如何赋予古老戏曲年轻态,“圈粉”更多青年人,是当前的一大难题。西北方言是秦腔的特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基于此,安万对一些经典剧目作了改编,保留脸谱、唱词等精华部分,在旋律和节奏上稍加修改,如将念白的节奏变缓,去除一些方言元素。为了吸引年轻人,在编曲中融入摇滚元素,既保留了秦腔的特色,又提高了秦腔的接受度。在薪火相传中让非遗传承绽放时代之花,唯有传承为根,创新为枝,方能闪耀传承之路、开拓创新之境、遇见更多知音。

“出圈”。互联网直播,给各种非遗艺术提供了另一片开花的土壤。每天在快手等待安万开播,是“老铁们”雷打不动的习惯,开播8年来,他积累了60多万粉丝,观看人数最多时超过20多万,可谓解锁了秦腔非遗传承、焕新出圈新的打开方式。随着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安万开始免费帮助家乡做助农直播。今年,在会宁县民俗文化月活动期间,安万剧团线上线下共销售当地农文旅特色产品2800余万元。新时代的梨园舞台上,“弹出”新曲还有更多可能。期待更多非遗文化突破以往传播壁垒,与互联网撞出新火花,找到更多“打开方式”。

“出人”。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没有人才就出不了好戏。非遗戏曲文化能否持续繁荣,培育传承人至关重要。随着安万剧团规模扩大,收徒也成为安万一项重要工作。和恩师们一样,他也把自己学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们。这些尝试延续了梨园新声,吸引众多孩子迈入戏曲的大门。或许有一天,在安万和他的剧团成员,还有一代代后起之秀的努力下,那些湮没于历史尘埃里的秦腔剧目终将得以复刻,那苍凉厚重的唱腔,能响彻更广阔的舞台。

真正的艺术,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特定的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和百姓心声,拥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安万剧团舞台和网络的热火朝天,唱出了向阳而生、逆势而上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激励了无数人,也成为戏曲人拥抱时代、传承曲艺最大的底气。扎根人民土壤,在奔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道路上,更多的好戏还在后头……

(白银融媒  施耀花)



责任编辑:苏延忠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6913040 邮箱:4225698@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