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文艺
支 点
时间:2025-01-04 11:01:23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4799 作者:

□ 张明显


题记: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不知为什么,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总是让人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季,村前山上滚下一块巨石,正好落在山下一条路上,挡住了东来西往的马车和行人的去路。村人便拥上前去,又推又搡,那石头像个老赖,一动不动。后又缚上绳索,众人去拉,还是一动不动。

正在大伙无奈之际,一位老者路过,看了后,捻了捻胡须,胸有成竹地说:“何必用那么多闲劲,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油么。”接着,他让人取来一把铁镐和一根木杠,让人在巨石下挖一个深坑,将木杠的一端扎了进去,然后在木杠之下支了一块石头,让人在木杠的另一端用力一撬,那巨石便没了脾气,乖乖地移到了路旁。众人松了口气,向那位老者表示感谢,他只是笑了笑说:“别感谢我了,还是去感谢支撑撬杠的那块石头吧,是它在为你们助力,记住,这就叫一撬鼎千斤哩。”

15岁那年,我去兰州读初中,那时候的省城兰州,远不如现在的一个县城。除了街面零星的木楼外,满城都是平房,地面高低不平,大街小巷都是砂石路面。没有自来水,居民生活用水,全靠名叫“水客子”的卖水人从河边挑来供给。一个星期天,我在街上转悠,前面传来“支高支高”的叫卖声,想必是叫卖糕点之类的食品,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位老者,肩挑箩筐,内装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木楔。我感到有点奇怪,便问:“请问老者,你卖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有何用途?”他话中略带文脉,坦然答道:“世有万物,皆有其用。人生之地,高低不平,若求平衡,那它莫属矣。”正在这时,过来三人,一个说,“我家水缸晃动”,挑了两件,一个说,“我家饭桌不稳”,挑了两件,都付了钱,走了。另一个则顺手捡起一件,说了句“我是取意而非求物”,待付钱时,老者非但拒收,且竖起拇指予以称赞。

那时候对所见两位老者话语似懂非懂,直到初中学了物理基础知识,方知支点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

回忆两位老者的话语,都与支点相关。特别是那位叫卖“支高”的老者,以物喻理,一语双关,道尽了人生的哲理,我暗自从内心发出对他的敬仰之情。学期结束,学校放了寒假。当我回到家里时,已经到了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流经村前的渠水早已干涸见底,家中生活用水必须到远处的河边去挑。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只木桶,如何去挑呢?于是我灵机一动,从山上捡来一块石头,系上绳索,在扁担的后端吊上石头,前端挂起水桶,挑了起来。开始不是水桶落地,便是石头朝天,无法掌握平衡。后经摸索,找到了平衡点,在扁担上标上记号,就应运自如地挑起水桶,往来于家里到河边的路上。村上大人们见了,都竖起大拇指,夸赞我小有聪明,小孩们见了,却拍着双手戏谑我:“快来看看,卖石头的过来了。”不过我想,夸赞也好,戏谑也罢,只要我家有水用就行。

后来步入社会,挑起了工作和生活的重担,才深刻体会到,支点不只是一个物理概念,而且也属于哲学范畴。正如有作家曾言:“生活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坏。”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的话语之中,暗含着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以我肤浅的理解,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既有艳丽的鲜花,也有锐利的荆棘,当你处于困境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支点,正如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的原理后,不胜欣喜,语出惊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个支点,指的是能把人生支撑起来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就能够做成许多看似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悉数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样的例子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生有多个支点,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领域的。物质层面的支点固然重要,而精神领域的支点亦不可或缺。在物质层面,比如家庭,对社会来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细胞健全,社会就和谐稳定,充满活力。对个人来说,家是温馨的岸,人是漂泊的船。如果家庭夫妻知情达理,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家庭成员就会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就叫“家和万事兴”。在精神领域,比如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前途的追求和希望。是人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有了美好的理想,如果能扎稳脚跟,就像山上的松柏那样,咬住青山不放松,其人生必将生机勃发,大放异彩。这就叫“有志者事竟成。”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想起令人敬仰的三位女性来。

林巧稚先生,以妇产科学为支点,一生没有婚育,自称为“一辈子值班医生”,坚守妇科病房,用一人之生命,迎来5万之新生,被誉为“万婴之母”。

杨绛先生,以文学著作为支点,与著名国学大师钱锺书结为伉俪,潜心翻译和创作文学作品,成绩斐然。特别在爱女和伴侣相继去世后,以博大的襟怀和坚韧的意志,从容面对,不顾90岁高龄的威胁,精心整理钱锺书文稿7万多页,出版了《钱锺书全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叶嘉莹先生,以中华诗词为支点,虽一生经历了少年丧母、丈夫入狱、半百失女的坎坷与不幸,将自己的一生同中华诗词融为一体,潜心于唐诗宋词的研究和注释,在三尺讲台上安身立命70余载,为传承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付出了毕生心血,将自己活成了一卷壮美的诗词,被人们称作“诗词的女儿”。

不知是上天有眼,还是自修而成,令人惊奇的是,三位先生的生命既有相同的厚度,又有相似的长度,杨绛享年105岁,叶嘉莹100岁,林巧稚去世已早,85岁。

写到这里,总觉意犹未尽,不妨用比喻来诠释概念:支点是鼓满船帆的劲风;支点是拨开云雾的阳光;支点是滋润禾苗的雨露;支点是唤醒万物的春雷。雄鹰驾驭山风在凌空飞翔,骏马奋起铁蹄在原野奔驰。

愿世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支点,撬起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李凤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6913040 邮箱:4225698@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