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川区枣树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人们正在采摘西葫芦
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但平川区枣树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内已经绿意盎然。沉甸甸的西葫芦,青翠欲滴的辣椒,红彤彤的西红柿……处处是生机盎然、人勤农忙的新景象。
“咱们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多还是少?肥量咱们是怎么管理的?中药肥咱们用了吗?”平川区农技中心经作站站长魏荐郦正蹲在西葫芦旁,细心查看其生长情况,并与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兴瑞交流科学管护技术。
在枣树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平川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持续跟进,不断提升改进种植技术,通过技术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魏荐郦说:“我们现在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机肥和生物肥配套施肥等技术,我们还更新了相关的耕作制度,例如农作倒茬、高温闷棚等,应用这些综合技术后,日光温室蔬菜的产量基本可以提高30%到35%以上。”
据了解,平川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外出学习,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同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确保群众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张兴瑞告诉记者,在平川区农技中心的指导下,园区蔬菜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改观。例如豆角,公司管理下亩产约为6000斤,经过农技中心的指导,亩产可以达到8000斤。
从粗放种植到精细管理,平川区枣树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发展成规模支柱产业。经过12年的发展,园区现有蔬菜大棚46座,占地260亩;建成新型高效日光温室2座,占地250亩;建成标准化育苗中心占地面积40亩;带动周边1500余户农户增加收入。
白银东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武鹤进向记者介绍,现在园区已经可以通过微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手段进行科学化管理,以实现设施蔬菜现代化。目前,园区蔬菜均为倒茬耕种,从当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6月,园区都能保证蔬菜的供应,一年蔬菜产量可达50多万斤,经济收益在100万元左右。销售基本辐射平川全区,尤其在冬季,可以全力保障平川市场供应,丰富群众的菜篮子。
在平川区水泉镇陡城村,平川区昌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前堆满了一袋袋的辣椒。装袋、称重、运输、销售,产业的全链条化让这个小小的合作社,成为了当地种植户的致富领头羊。平川区昌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世禄告诉记者,现在正处于辣椒的盛产期,今年合作社收购的陇椒品种和品质都非常好。他说:“我们这边辣椒亩产最好的时候每亩地全年产量可达一万多斤,价格好的情况下每亩地一年的收入可达三到四万元。”
从种到收,再到销售,平川区昌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条龙服务,包括品种把控、肥料选择、技术指导等,充分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业户不断发家致富。目前,合作社带动农户大约140户、350人左右。
平川区昌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陡城村设施农业的一个缩影。现如今,陡城村以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为主,共有163户村民种植日光温室大棚。现有新旧大棚225座,其中完成改造的55座,每座大棚年收入3—5万元。
产业兴,乡村兴。近年来,平川区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土地附加值。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旧棚改造、推广高效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温室大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展嘉楠 许倩 关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