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新闻
250千米每小时背后的日月星辰
时间:2025-02-10 10:25:21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136 作者:

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许倩

2022年12月29日,银兰高铁中兰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白银迈入高铁时代。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高铁高效平稳运行。这坦途通畅的背后,是业务素质过硬的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迎着山高路远,日复一日的检查和养护。

“晚上可能有降温降雪,大家上天窗注意保暖,上下道注意脚下站稳踩牢。”晚上九点,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正在举行作业班前会,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惠宇涛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作业注意要点。

作业分配完毕,大家带上工具,向作业区奔赴,抵达作业区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半。“活口扳手、活口扳手一把,钉子扳手、钉子扳手一个,钢板尺、钢板尺一个……”清点工具,拍照汇报,等待上道命令。惠宇涛告诉记者,无论刮风下雨,这半个小时必须等待,而这也是大家上“天窗期”最后的放松时间。

“喂,您好!封闭命令和上道命令已下达,核对正确,可以打开通道门上道作业。”收到命令,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对于他们来说,“天窗期”的时间极其宝贵,要争分夺秒。手抬40多公斤的螺栓松紧机,肩扛30多公斤的轨距调节块,沿着高60米几近垂直的狭窄台阶进入防护网,开始分组作业。

一组进行道岔测量工作,检查钢轨磨损情况、斜裂纹状态等。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邓小强将道尺横跨在两根钢轨上,握住道尺提手,弯腰测量,俯身读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旁边的作业人员专注地记录着测量数据。另一组则使用检查锤逐一敲击线路和道岔里的螺栓,通过敲击判断螺栓是否松动,确保螺栓牢牢“抓住”钢轨。

“每小时4公里,是标准速度,今晚咱们要走5公里。”邓小强说。5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司空见惯,大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天窗的作业时间有限,每个人都夺秒冲刺,没有一丝休息的时间,现场只听得见机器的沙沙声和大家的脚步声。

作业结束后,他们又推着轨道检查仪进行作业回检,对线路数据反复仔细分析,直至达到验收标准才放行列车。

冬季,容易引发线路冻害。风吹、日晒、冰冻,线路有何变化需要时刻关注。今晚,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前期采集数据、分析病害、制定整治方案。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副主任张保宏说:“作业前要把数据推一遍,推完之后根据波形、数据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将病害一次性解决掉。”

张保宏今年32岁,在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工作已经8年。他告诉记者,高铁维修原则,就是严检慎修,最后作业完成之后,保证7项参数都要符合标准。

严检慎修,考验的不光是方案的严谨,更是团队精密的配合。轨道上不同数字代表放料数量,大家分工协作、对号入座。

“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和现场钢轨上每一根主枕核对,要和它搭配上,垫高了或者垫少了,钢轨就会出现高低不平问题。”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许昊昊说。

半个小时,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就完成了50米的冻害整治。许昊昊一脸轻松地说,虽然常与黑暗和困难为伴,但内心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凌晨5点,工作结束。检修完毕的轨道静待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迎接又一天的车来车往。一年四季,风吹山谷。乘客在车厢里感受到的平稳,是因为他们挡住了“风”。白天,接过高铁守护接力棒的网外作业工人们穿桥钻隧、上山下河,例行巡检。

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田锐说:“作为高铁人,我们正常检修设备,能让列车顺畅通行、每个旅客平安到达目的地,我们的活就没白干。”

【记者手记】

250千米每小时,在这样一份看得见的快捷和舒适背后,是无数铁路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的坚守。蛇年春节,白银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的一小部分工人能回家吃到他们最想吃的菜,见到最思念的人,但有一大半的工人持续与大山作伴,守护我们的平安回家路。


责任编辑:李凤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6913040 邮箱:4225698@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