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通讯员 牛丽娜
近年来,会宁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鼓励群众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用优质牛肉推动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犇”出新路子。
走进会宁县城北关的“会宁牛肉地标馆”内,丰富多样的牛肉产品映入眼帘,牛腱、牛腩、牛上脑、T骨、牛排等新鲜肉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各自的展柜里。据会宁县瑞之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军介绍,2019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会宁牛肉”,不仅丰富了周边百姓的“肉盘子”,更提升了“会宁牛肉”的品牌价值。
“目前,我们运营的专卖店在浙江嘉兴、宁波,江苏苏州,会宁县有会宁牛肉旗舰店。品牌主要是‘吊岔堡子’,获得了国家地理商标产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王海军说。
在店内记者看到了不同于传统牛肉分割的方式,店长朱娟把每一块牛肉分割的异常精细,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突破传统初加工,精细化操作。朱娟告诉记者:“我们的牛肉突破了传统农产品初加工的瓶颈,有自己小型精加工厂,牛肉从屠宰场出来后开始排酸,排完以后全部真空包装,按部位分割发往全国各地。”
过去养牛为耕田,如今养牛为增收。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生产,再到完整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新发展模式激活了会宁牛肉产业发展“一池春水”。王海军带领会宁县瑞之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致富“牛路”。他说:“活体交易一头牛一年的利润基本在1000元到2000元不等,我们拿到国家地理标志以后,从交易活体向精深加工的产品进行转变,利润提升了30%左右。”
为了让肉牛饲草更有保障,合作社还流转了土地用于种植玉米、紫花苜蓿等作为肉牛饲料利用,不仅为牛儿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打工挣钱的机会。
王海军告诉记者,从2020年到2024年,合作社积极拓展联农带农富农新渠道,带动300多户农户发家致富。
会宁县瑞之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员朱军豆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他说:“一个月工资8000元,一年下来就是96000元。”
“会宁牛肉”已经成为会宁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也是会宁县瑞之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