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讯 平川区深入“生态美区”发展战略,聚焦空气质量、水源保护、土壤安全三大关键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广大群众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平川区严格环境监管措施,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维护,运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机动车黑烟抓拍系统、污染设施在线监控等措施,持续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能源改造,全面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国电企业先后改造实施超低排放技术,燃煤小锅炉全部完成整治,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PM10、PM2.5达到考核要求,全力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
扎实开展工业企业环评及排污许可证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因地制宜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巡查整治,建立健全县级、乡镇集中式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黄河流域平川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黄水沟人工湿地净化和杨梢沙沟、黑水沙河、响泉沙河等一批重点水利治理项目,不断加强全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监督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严把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依法落实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固废、危废重点产生企业和危废经营单位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针对重点地区、重要站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手段监督检查,全面提升地方监测整体能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
截至目前,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12.3%、6.9%,颗粒物浓度实现“双下降”目标;地表水国考断面五佛寺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以上,虎头咀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以上,达标率100%,全区无污染地块;综合治理河道39公里,铺设污水管网33.35公里;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增补核实工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张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