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春日的景泰县北部沙区,连片梭梭树经过冬日的沉寂,泛出了新绿。在甘肃枫清杨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负责人张先说:“这些树下嫁接的肉苁蓉去年亩产达到50公斤,今年的也可以马上采挖了。”昔日沙化的土地上,如今正奏响着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协奏曲。
绿色,是沙海中最动人的色彩。近年来,景泰县锚定“东护、南封、西保、北治、中扩”战略布局,在县域东部建起生态经济林带,南部筑牢水土保持屏障,西部织密水源涵养网络,北部竖起防风固沙“长城”,中部延伸农田防护绿廊。选用梭梭、四翅滨藜等本土抗旱耐盐碱树种,创新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2024年新增造林6.7万亩,植被覆盖率实现翻倍增长。景泰县林草局负责人对着卫星影像感慨到:“十年前这里像块‘黄地毯’,现在成了‘绿棋盘’。”
既要生态“绿被子”,也要发展“金饭碗”。在正路镇文冠果基地,成片文冠果林含苞待放。“文冠果全身是宝,花可制茶、籽能榨油、叶做饲料。”种植大户王月琴向记者算经济生态双赢账,每亩沙地产值超3000元,碳汇收益持续增长。目前,全县已建成27万亩特色经济林,形成肉苁蓉、锁阳等沙生药材产业链,打造出板蓝根等“天然药库”。曾经的“沙窝窝”,正蜕变为绿色聚宝盆。
长效管护守护绿色成果。景泰县创新“林长+”协同机制,303公里封育围栏构筑生态防线,600万亩林草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在黄河五佛段生态监测站,护林员李建军打开巡护终端,电子轨迹实时记录林区动态。2024年,全县在北部沙区新增营造林18.9万亩,生态版图持续扩展。
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景泰县探索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防沙治沙新路径。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个西北小城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书写着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