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苏黎明
通讯员 宋勇锐 马效衡
近年来,白银市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联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推行多网融合、联建共建、多元协商的实践路径,在建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用力,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保障双提升、双促进。
多网融合,精准治理增成效
近日,白银区工农路街道颐和社区党委书记马燕的手机收到一条“码上反映”提示:金润嘉园门口惠润肉店冷库空调声扰民,请30分钟内电话回复,并及时办理。马燕随即电话回复诉求人询问具体情况,同时通知网格员前往目的地排查处理。“得益于‘码上反映’智能化平台和‘多网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我们能够迅速精准地作出应急反应。”马燕点开“码上反映”智能化平台介绍。
不仅是噪音扰民,还有医保缴纳、走访慰问、矛盾纠纷、便民服务……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智能平台,及时快速调动社区网格员精准施策,实现“全链条”可视化、数据化、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为民服务能力。
白银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面整合网格资源,推动党建、综治、安全生产、民政等优化重组,根据每个网格实际需求将卫健、人民调解、市场监管、派出所等力量充实到社区担任兼职网格员,夯实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队伍力量。2024年以来,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97万件,“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受理群众反映事项6965件,办结6215件,一大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联建共建,齐心同创促发展
多方参与,凝聚起不同主体的独特优势与丰富资源;多方协作,共同推动解决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难题。“现在,社区治理不再是社区唱‘独角戏’,而是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协作的‘大合唱’。”景泰县一条山镇永泰路社区党委书记张琴山说。
在推进社区治理实践中,永泰路社区依托老年大学等阵地优势,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结对共建·爱国教育”“共驻共建共合力·消防知识进社区”“气象防灾手牵手·社区安全心连心”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将优质服务融入社区,将丰富活动传递到群众身边,极大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近年来,白银市积极构建“1+N+X”大党委工作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N个“大党委”成员单位、X名党员干部进驻社区,与驻社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让驻社区单位自觉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形成“一盘棋”,彻底改变了以往“同在屋檐下,不是一家人”的现象。目前,全市157个社区建立“大党委”,纳入企事业单位3026个,确定共驻共建事项900余项。
多元协商,全员参与解难题
“每到雨雪天气,白银区兰包路小区6号楼顶漏水严重,我们多次跟物业反应,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住在白银区公园路街道兰包路社区的王女士气愤地说。
接到居民反映后,社区对接区住建局、物业公司、物管会委员、居民代表实地查看,充分运用“群众说事”协商议事工作机制进行“议事解事”。经多次协商,居民同意使用公共维修基金,由住建局组织、物业公司负责具体施工,从根本上解决雨天漏雨的问题。这是白银基层社区“大党委”发挥多元协商、职能优势、赋能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实践。
为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形成协同治理合力,白银市先后出台《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南》《基层议事协商事项指导目录》,社区根据居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结合“四议两公开”,共商发展事宜、共议“疑难杂症”、提出破题良方。围绕小区管理、为民服务等内容,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积极推行有事先说、多方共议、合力促办、群众来评的做法。2024年以来,解决社区群众民生实事3100余件,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