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大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和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小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粮食作物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4年,白银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88万亩、超下达任务5.88万亩,占全省(4073.85万亩)的9.84%,同比增长0.04%,较2020年的394.52万亩,增加了6.3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到72.02万亩、玉米187.9万亩、马铃薯100.6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00.24万吨,占全省(1296.11万吨)的7.73%,同比增长1.42%,较2020年的98.91万吨,增加了1.33万吨。粮食平均单产达250.05公斤/亩,同比增长1.37%。
要持续实现全市粮食稳产高产,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粮食“产”和“增”字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率,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一是压实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提高站位,从政治高度深刻把握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重大意义,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签订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的责任。强化调度督导检查考核,确保各项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地。着力宣传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农民种粮意识,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及时足额落实各类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资金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生产主体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市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面积595.54万亩、占总耕地的74.81%,全市旱地粮食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的占比在65%以上,旱地粮食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的占比在40%以上。但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全市粮食稳产增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加快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节本增收。要守住粮食安全,必须坚持藏粮于地,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夯实耕地根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73.11万亩,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7.41万亩,仍有405.7万亩的建设任务。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通过平整田地、改良土壤、配套沟渠,真正做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同时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转变用水方式,推行科学灌溉制度,采取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管和垄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扩灌增产。
三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服务水平。要加强农业和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就是要从种子、栽培技术和农机装备水平上持续挖掘粮食单产提升潜力,把良种良法示范与推广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强化技术集成示范,引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升田间管理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粮食作物病虫鼠害防治,实施虫口夺粮减损保丰收。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旱、涝、雹等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减轻粮食作物因害因灾减产损失,促进粮食稳定生产。
四是扶持培养种粮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种粮大户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在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上重点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包区域倾斜,着力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机耕整地、一体化播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化收割等方面开展服务,实现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