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讯 7月6日,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麦浪翻滚、机声轰鸣,由平川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5年平川区小麦收获开镰仪式暨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标志着平川区3.93万亩小麦开镰收割。
减损比武显匠心,颗粒归仓守粮安。开镰令下,多台收割机组成钢铁方阵,在广袤的麦田里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减损大比武”。农机手们精准操作,比拼收割效率与减损控制能力,隆隆机声中,将“颗粒归仓、节粮减损”的承诺转化为扎实行动。
收割机的轰鸣尚未停歇,科技赋能的接力棒已然传递。在刚刚收获的地里,配套水肥一体化的免耕覆秸精良播种——麦后大豆复种工作已投入作业。这一创新模式将大豆种植的免耕、覆秸、施肥和播种四大环节高效整合,大幅提升作业效率,通过科学的麦豆轮作倒茬,持续改良盐碱地力,实现“一季双效”——既增土地肥力,又促农民增收。
昭禾智慧农业技术合作社负责人杜慧泽说:“今年是我们合作社盐碱地改良的第二年,我们种了430亩小麦,从今天的收割情况来看,收成还可以。”
丰收景象的背后,是贯穿全周期的科技支撑。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围绕粮油丰产方建办工作,自春耕伊始便打出“组合拳”,为夏粮丰收筑牢根基。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步宁说:“今年,我们围绕粮油作物丰产方建办工作,从开春就开展良种引进推广,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在病虫害防治尤其是‘一喷三防’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来看,与往年相比,小麦产量增产一到两成。接下来,我们持续对其他粮油作物提供技术指导。”
玉碗泉村的丰收图景,是平川区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效益的生动实践。轰鸣的农机不仅收获着金黄的麦粒,更播撒下丰收的希望。麦豆轮作的智慧、节粮减损的匠心、一体作业的高效,共同勾勒出一条盐碱地“稳产增收、生态向好”的振兴之路,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贡献着坚实的平川力量。
(张立超 贾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