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新闻
一株小丹参 开出致富方
——会宁县发展丹参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走笔
时间:2025-08-29 09:02:55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图为农民在丹参田里劳作。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摄

图为农民在丹参田里劳作。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摄

白银融媒记者 王立环 刘生武 张克政

初秋时节,会宁县河畔镇任岔村的丹参花正竞相绽放,紫色的花海染尽乡野。

河畔镇任岔村村民张国兵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浇水、打花。“别小看了它,它可是我们农民的‘致富草’呢!”张国兵告诉记者,今年他将自家的50亩土地流转给甘肃众合开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丹参,他自己也在公司打工。这样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有每天12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

最让张国兵高兴的是,甘肃众合开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订单种植、入股分红、“公司+合作社”等合作模式,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薄膜、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让农户们种植无忧。

甘肃众合种植管理中心河畔镇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程亮说:“公司给农户每亩地1200元的合作基金,种出的丹参如果亩产超过规定的产量,还会按同比例增长给他们分红。”

今年,河畔镇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丹参产业,让农户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用工高峰期达900人,人均增收近20000元,走出了一条以丹参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会宁县河畔镇党委副书记王昌昌说:“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丹参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赛道加速奔跑,让小小丹参变身‘金疙瘩’,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已初步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培育、粗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9万亩以上,其中丹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经在河畔镇等5个乡镇建成1.3万亩标准化丹参种植基地,其中八里湾乡复兴村种植的丹参品质卓越,外表皮棕红鲜亮,断面疏松均匀,最大单株产量4.7斤,丹参酮总量0.67%、丹酚酸B含量6.5%,两项核心指标均超中国药典标准两倍以上。

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方波表示,未来,会宁县将沿着四个路径推动丹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实发展规划,让丹参产业与会宁县的八大支柱产业有机融合,促进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做好规模化发展,计划未来先突破3万亩,远期突破10万亩种植;科学化发展,通过对种子、种植及加工等多方面科研投入,加大对全产业链科技化、高智能化发展措施,助推整个产业科技化发展;品牌化发展路径,做强做实会宁丹参区域品牌,让丹参成为大众的健康保障药材。

一株小小的丹参,不仅成了村民的“摇钱草”,更为探索“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特色发展路径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责任编辑:关云丹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