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环
一方水土一方味,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极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做足“扩量、提质、延链、增效”文章,加快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聚力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不断擦亮白银农特产品的金字招牌。
做好农特产品品牌培育,需要在“扩量”上谋出路。要通过扩量做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领带动作用,有力推动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特色种植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发展,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体量。
做好农特产品品牌培育,需要在“延链”上下功夫。要通过延链做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短板,鼓励加工企业开发休闲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做好农特产品品牌培育,需要在“提质”上竞优势。要通过提质做响产业品牌,加大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良种更新更换步伐;要加强特农产品质量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管控,强化农特产品生产安全监管,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聚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银”字号甘味品牌。
做好农特产品品牌培育,需要在“增效”上做文章。要通过增效优化生产方式,聚焦精量播种、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促进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广无人机在农作物植保、产量估算等场景的技术应用,推动形成作业机械替代、技术高效集成的先进生产方式。
立足优势,找准路子,干出样子。全市上下要依托好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让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农产品走出白银、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