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越来越“卷”了:3D镂空校门、古书装订排版、各式赠品文创……在这个“盛产喜讯”的季节,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学子纷纷晒出收到通知书,许多网友一边满怀羡慕,一边不吝祝福。
录取通知书都在“卷”什么?纵观近年来的各式“花样”,综合类院校“卷”的往往是历史底蕴和文化含量:传统年画,手绘风景,特制盲盒福袋,封面上的潞绸、云纹……可以说是带着“非遗”赶“国潮”。而理工类院校则更痴迷于硬核技术:你祭出会唱歌的“5G钢”,我藏一把能上太空的“金钥匙”,千言万语说不完,自研芯片全“cover”……主打的就是“炫技”。有趣的是,录取通知书创意最密集的地方,往往也折射出高等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乃至全社会的关键议题和关注方向。
说到底,各大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挖空心思,展示自身形象,其首要目的还是“抢人”。都说“见字如面”,那如果这份“邀请函”能做到文字画面齐全,立体结构设计,各种技术加持,考生自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一所学校,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换个角度来看,勤奋求学的少年经历过高考的试炼,如今就要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他们也当得起这份充满仪式感的礼物。全社会对录取通知书这一小物什的热情,也折射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切期许,更是对青年人才的真切祝福。
高校“独宠”新生,难免有人想要“雨露均沾”。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便是:“录取通知书能不能以旧换新?”“手里的‘土文物’不香了!”看到录取通知书“全面升级”,在校和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恐怕是心情最为复杂的一群人了。然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他们一面“抱怨”,一面则是卖力地为自家高校“站台打Call”,或是耐心地向学弟学妹们讲解报到和大学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若是沿着录取通知书的变迁一路看去,或许也是一脉温暖的传承:不同时代的校徽、前辈校友的心血、发人深省的校训,它们见证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变化,同样将不变的精神元素融入其中。
打开这份精心准备的录取通知书,亦是开启了“大学第一课”。这一课可以是校史课——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沉甸甸的,随着“时光齿轮”的旋转,校园的往昔和当下交相辉映,手动拼装好带有校史元素的立体书立,亦可重温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挥汗建设的岁月;这一课可以是军理课——哈尔滨工程大学用一份“来自深海的邀请”诉说海洋强国的使命,一颗万米深海的水珠、一组潜艇造型的文创,比千言万语还令人热血沸腾;这一课更可以是治学课——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四库全书》中来,也象征着竺可桢院士及历代校友在保护传承文脉领域的坚守和担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子的人生轨迹。
从录取通知书中,我们读出历史的厚重,亦可抓住年轻的创意,更能窥见未来与梦想。一版版的录取通知书,见证一所学校的似水流年,伴随一代代校友的青春岁月,也将开启新一批学子的花样年华。(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