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央媒省媒看白银
安居乐业启新程
——景泰县扎实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综述
时间:2024-09-29 18:09:21 来源:甘肃日报 阅读量:6113 作者:

寿鹿山下,景泰县城以西,寺滩乡永麓社区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沐浴着秋日暖阳,羊舍、菜园子、仓库应有尽有,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养老中心、红事宴会厅等配套齐全。

数百户从山上搬到楼上的居民,在这里还是像从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居安、业安,心更安。

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景泰县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致富工程,紧盯六大搬迁类型,聚焦“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1934户6837名群众开启了“脱灾困、迁新居、置新业”的新一轮山乡巨变安居乐业新征程。

科学规划    搬进新家园

寺滩乡永麓社区是景泰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占地面积62.17亩,建成二类11层住宅8栋,住房502套。2022年以来,累计搬迁安置地震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威胁区、生态敏感区群众355户1318人。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大工程,选择“往哪搬”是头等大事。

为精准选择“往哪搬”,景泰县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原则,统筹考虑安居、乐业两项重点,确定了分散和集中安置两套方案。分散安置引导自主购房,自愿进城上楼;集中安置则综合考量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关键要素,确定了“一城一乡”安置布局。

寺滩乡有18万亩高标准农田、10处养殖集中区和白岩子、郭家台2家大型煤矿,还有永泰古城、寿鹿山、新墩湾草原等景区景点。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在寺滩乡政府驻地中心村建设农村集中社区永麓社区的一大考量。

同样进行科学选址的,还有正在打造的县级城镇配套物流基地、电商创业孵化平台和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以及创业方便、就业方便、务工方便的北部产融新城。建设而成的北城安置点,推动搬迁群众向近城、近郊、近园、近企聚集。

北城安置点建设房屋1298套,总建筑面积19.12万平方米。其中,地灾搬迁安置房800套。2023年,572户2060名搬迁群众拿到新家钥匙,起迁新居。

景泰县围绕“搬得出”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依法依规整合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支持措施和商品房开发土地出让收益等资金,统筹用于安置点配套设施、产业培育、环境改善。同时,全面落实“10+5+1+N”资金支持政策,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贴息贷款、市级奖补的基础上,县一级为每户搬迁群众再配套贴息贷款和入住奖励金,实现了工程造价低、运营成本低、对户售价低以及质量要求高、配套标准高、住户满意度高“三低三高”的良好局面。

永麓社区在全面落实“10+5+1+N”资金支持政策基础上,按照每平方米600元标准,为集中安置户进行了统一简装修。完善全程帮办机制,成立8个工作专班,收集意见建议600余条,对群众进行全过程“帮办”,确保群众搬迁“无顾虑”。紧追权益保障,确保搬迁群众原有政策待遇不变,为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搬迁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70元,共发放3年。

北城安置点算好生命财产“安全账”、条件改善“民生账”、生活所需“长远账”三笔账,全力推进“搬得出”,在引导群众离灾上楼、避险进城的同时,重点针对青年适婚人群自主刚性需求、中青年人群追求务工高收入及子女养育需求、留守老年群体儿女供养需求,降低购房成本,推动更多搬迁群众低成本实现挪旧窝、换旧貌、改旧业。

精心配套    打造“幸福里”

“学校、医院就在社区附近,太方便了!”

“社区有食堂,饭菜好吃还不贵!”

“楼房里冬天有暖气,取暖总算不用烟熏火燎的了!”

……

“脚下不见泥、身上不带土、出门能乘车”的新家园,是搬迁村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里”。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景泰县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传统村落等多渠道项目资金,同步实施通水、通电、通路、通暖、通网以及美化、亮化、绿化、硬化、文化“五通五化”工程,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

为尊重搬迁群众的原习俗、老习惯,同时推动群众逐步适应现代化社区新条件、新模式,实现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同标准、同水平,寺滩乡永麓社区划分了安置居住、农具储藏、绿色养殖、饲草加工、设施农业5个功能区,配套建设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红事宴会厅、农机具储藏间、菜园子等惠民项目。

寺滩乡提升改造寺滩乡九支小学、乡卫生院、中心敬老院等公共设施,打造集卫生院、敬老院、学校、信用社、快递中心等服务资源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确保搬迁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就近上学、便利就医。积极完善养老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规划日间照料中心2间,开放床位10个、老年人活动室1个,让社区老人获得一体化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健身娱乐等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老年食堂,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就餐需求,每人每餐花费5元。

此外,还制定单元楼长制网格化“码上反映”管理服务措施,广泛吸纳乡村干部、辖区民警、在职党员、乡贤、热心居民等充实网格力量,推动小事“格”内解决、大事“网”内联动。成立了水电维修、卫生清洁、小曲子传唱3支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努力让搬迁群众稳得住、生活好。

在北城安置点,布局建设北城八幼、九小,配套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老人互助幸福院、技能培训就业中心等惠民项目,实现就近托育入学、养老医疗、就业创业,为540名搬迁适龄学生提供就近入学便利,为100余位老年人提供就餐需求。充分利用安置点临街铺面,引进餐饮、超市、酒店,配备娱乐室、棋牌室、按摩设施、阅览室,增设公交线路,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行搬迁户集体成员身份、农业户口身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及各项惠农政策“三个不变”,医保社保转移全面落实,同步享受产业奖补、公益性岗位、小额贷款等各类惠民政策,有效满足了“搬得出”到“生活好”的所思所盼。

扶持产业    开启新生活

寺滩乡宽沟村村民辛明祥从山上搬下来前就经营着一家农牧专业合作社,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入住永麓社区后,他每天都会去安置点配套建设的羊圈,为自己的“羊产业”忙前忙后。

永麓社区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羊产业为主导,坚持集中圈养与山区散养相结合、自繁自育与育肥相结合,建设集中养殖小区8个、标准化羊圈98栋,改造山区饲养场地,依托能人引领、多区并进,打造集“长期扩繁+短期育肥+订单销售”于一体的搬迁养殖产业寺滩模式,村集体经营收益每年增加42万元,带动养殖户户均每年增收5万元。

依托安置区周边建顺、安家岭、白岩子三大煤矿企业及周边农业企业、产业园,永麓社区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帮助搬迁群众变成产业工人。借助周边永泰古城、寿鹿山、老爷山、新墩湾、宽沟堡等旅游资源,结合已建成的永泰、宽沟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以及在建的世行二期永泰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计划打造“寺滩一日游”旅游线路,鼓励群众从事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民俗风情、乡土艺术研学等现代乡村旅游服务业,拓展增收渠道。

产业是新生活强有力的支点。景泰县依托搬迁群众3.3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统一流转、托管经营,开发建设地灾搬迁种植产业园,带动搬迁群众户均增收1.15万元。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展地灾搬迁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开展农资供应、托管服务等多项业务。

同时,依托县级零工市场,长年提供“长短结合、高低搭配、工种多样、匹配度高”的务工岗位2000余个,户均增加1个以上,年均增收超1.5万元。依托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20岁—40岁年轻人提供创业岗位20个;依托建材物流园、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提供创业商铺50间;依托蔬菜批零市场,为60岁左右老年人提供零售摊位100个,专门出台“一免两减半”配套政策,推动降本增收。

搬迁户原居住地大部分耕地实施统一流转托管经营,保障搬迁群众“家家有农业基本收入”,在迁入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户户有创业务工增值收入”,推动搬迁群众收租金、分股金、获薪金,收入由单一农业渠道转变为复合型渠道。此外,少部分耕地自种,保障基本生活所需粮油自给自足,降低了生活成本,实现了“城镇生活、农村开支”。

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社区、新生活,景泰县还整合搬迁区7个村党支部52名党员,在寺滩农村集中社区建立“七村合一”治理机制,完善“三站一馆一超市”服务功能,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公共事务。迁建北城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五镇共治”社区阵地,完善“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探索线下办事“一站式”、线上办事“一码通”基层治理新模式,做到了搬迁群众“既挪生产生活地、又换办事便利地”,有效解决搬迁过渡期管理问题的同时,逐步推动搬迁群众完全融合、整体融入、社区自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责任编辑:李凤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6913040 邮箱:4225698@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